“乙醇”说课设计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笔者对“乙醇”一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充分体现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认知教材——为什么学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学生感觉亲切、熟悉。但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去认识其性质和用途。本节课应该具有以下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乙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变化中去领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后面系统的学习有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怎么学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在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中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法,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降低了认识难度,突破了重难点,也让学生充分运用了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能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并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从乙醇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及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四、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及药品
无水乙醇、金属钠(保存的煤油中)、凹铜片、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灯、试管、烧杯、注射器、镊子、小刀、坩埚钳、滤纸、火柴等。
2、教具:球棍模型
3、教学学案及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
为真正落实该节课的新课程理念、突破重难点,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流程:诗句引入课题→学生体验、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假设①CH3OCH3;假设②CH3CH2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得出其结构为CH3CH2OH→教师介绍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体会乙醇可燃性的应用→学生自演情景剧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催化氧化,被强氧化剂氧化)→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整节课都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2、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本套资料共包含1个文件,清单如下。请点击页面右上角登录后获取下载链接!若点击无效请点 右键另存为...
1. 【说课稿】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郑颖说课 《乙醇教学设计》.doc(89.5 KB)
欢迎您,!您的当前会员级别:!无权限下载本栏目资料
升级用户获取下载权限
加入QQ群 111 215 118,免费获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