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卷系浙江省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后的首考,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试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严格遵循《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坚持素养立意和育人导向,坚守科学、原创、公平和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试卷结构、形式、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等方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试卷保持浙江省化学选考试卷的命题风格,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布局,表现出较大调整,稳中有进。本次选考范围也以前相比有较大调整,一是教材版本变化,由原苏教版改成人教版;二是选修内容变化,由原《实验化学》(选修6)改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故2023年1月浙江选考化学试题与以往相比,较大变化体现在:一是题量减小,选择题由25题→16题,分值由原来的每小题2分→3分;非选择题由6题→5题,分值由50题→52分;二是物质结构知识得以强化。题量减少便于学生临场从容作答,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加强物质结构相关内容考查体现课程内容变化,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正面导向作用。通过多种情境的有效创设和聚焦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考查,精心设计问题科学调控难度,通过生产生活真实情境彰显学科价值。体现“双新”改革要求,与历次选考对比,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
一、课标引领,科学调控难度
试题基于新课标,立足学生学习基础,紧扣教材,全面考查化学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试题全面覆盖了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全面考查了化学用语(1、3)、核心概念(2、6、7)、重要无机物、有机物性质与应用(4、5、8、9、18、21)、反应原理(11、13、14、15、19)、物质结构(10、12、17)和化学实验(16、20)等。均突出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既发挥基础内容在培养关键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利于引导师生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并落实基础,体现测试的基础性要求。
例如,选择题第1-10题,分别考查了物质分类、化学基本用语、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必备知识,大部分选项直接源于教材,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难度较低;非选择题第17-21题,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的学科内融合,体现综合性,第17题考查了分子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类型、晶体类型的判断;第18题考查了元素组成和化学式确定、常见离子检验;第19题考查提高平衡转化率条件选择、盖斯定律和平衡常数计算;第20题考查了含锌组分判断、仪器名称书写等;第21题考查了官能团名称、结构简式、简单有机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判断等。
二、涵育素养,强调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基于素养导向,承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各级水平要求,重视分层选拔功能,考查学生信息获取、思维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试题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将化学学科情境素材选择与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目标相匹配,科学调控情境的熟悉程度与每小题问题任务之间的连贯性,每个大题入题容易,但全面深入较难,让不同的学生在考试中均能有较好地表现。
例如第18(2)(3)引导学生基于框图中的事实证据和头脑中的化学理论进行推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解题过程实际上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体现“双新”改革要求;第19题从简单判断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条件入题,经过3空必备基础知识考查后,进入真实的工业流程解读,通过创新图表数据呈现方式,给出衡量CO2转化效率的多种信息,以考查学生从复杂图表中获取数据、转化数据的能力,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解答过程体现了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探究与创新等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第21题从简单的官能团名称、结构简式书写入题,到反应类型、分子式、同系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判断,再到方程式书写、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等,问题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考查学生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水平,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要求。
三、创新情境,彰显学科价值
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考试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探究身边和社会的化学现象和问题。践行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在问题情境、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开展了积极探索,突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核,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试题选取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问题指向考查学习掌握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对生产生活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彰显化学学科价值。情境素材选自环境、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等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领域。
例如,第13题将教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很好地融合在真实的工业情境中,通过图像和信息解读,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等基础知识和离子交换法的原理很好融合,凸显试题的多重功能与价值。另外第11题“电解获得电池材料TiSi”,第13题“工业废水中甲酸的有效回收”,第17题“硅材料”,第19题“碳达峰·碳中和”,第20题“荧光材料ZnO@MOF”制备,第21题“合成抗癌药物盐酸苯达莫司汀”等,这些试题既很好地测试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试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
四、注重迁移,服务选才功能
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图表数量多达15多幅,注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非选择题设问指向明确,要求学生能结合信息解读,进行全面准确的表达。试题命制中十分重视知识承载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的考查,即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的真实情境中,能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合理运用化学学科的认识角度和思路分析解决问题,考查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例如,第11题中电解制备TiSi时,电极反应式书写判断从常见的水溶液体系迁移到非水的熔融盐体系,电极参与反应物判断是凭简单记忆,还是依据题给信息准确迁移;第15题中以教材碳酸钙的溶解平衡迁移到其真实存在的多个平衡,并对该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与考查,如分析溶解产生的CO32-在水中主要存在的形态判断等;第19题提出CH4还原能力(R)的新概念,并运用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作图和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很好地测评学生是基于题给信息的理解还是基于平时学习的简单记忆,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及适度的创新性要求,以小见大的考查方式,更能甄别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新课标下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唯有不断改革创新,勇毅前行,才能不负教育使命和担当。
本套资料共包含1个文件,清单如下。请点击页面右上角登录后获取下载链接!若点击无效请点 右键另存为...
1.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浙江1月).docx(1.15 MB)
欢迎您,!您的当前会员级别:!无权限下载本栏目资料
升级用户获取下载权限
加入QQ群 111 215 118,免费获取资料